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有一條比較厲害的要求,就是服務的“不可模仿”性。
服務,涉及企業的用人、戰略、運營、機制和文化,而這其中的文化是決定服務不可模仿的關鍵。所謂“戰略可以復制,文化不可模仿”。因為文化是一種共有的思想、理念、態度和價值觀,它依靠歷史的積淀形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心理定式和行為習慣。由此而確定的服務別人怎么模仿?大家都做郵件速遞,為什么FedEx和DHL的服務你模仿不了,就是因為你沒有那種文化底蘊。
海南航空公司有四句話的經典總結,叫做“競爭的關鍵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特色,特色的保障是文化,文化的源泉是歷史。”企業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企業員工書寫的,所以員工隊伍是企業文化的載體。曾經就有一位企業家說過,拿走我的員工留下我的機器和廠房,不久機器會生銹,廠房會長滿雜草;拿走我的機器和廠房,留下我的員工隊伍,不久會有更新的機器和廠房。為什么員工隊伍不能拿走?為什么不能重新招兵買馬?因為那里承載著他的歷史,他的文化。
企業老總有三大任務,制定戰略,選用人才和傳播文化。所謂“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這叫做“創始人哲學”。記得有人總結毛澤東時代時說,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你身上有毛澤東,我身上有毛澤東,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誰能說你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中不或多或少地印刻著毛澤東式的性格呢?講企業文化建設,實際上就是企業老總通過倡導、教育和表率作用,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上對員工的潛移默化。
華為集團老總任正非說“企業的發展就是發展一批狼”。因為狼嗜血,嗅覺靈敏,隱含了華為對商機的追求和敏銳的洞察;其次狼在寒天出動,迎著漫天大雪前行,暗喻了華為對市場變化的態度,所謂“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市場不景氣也有人賺錢,市場景氣也有人不賺錢;第三狼成群結隊,默化了華為的團隊精神,不論單獨走到地球的哪個角旮旯都不致游離出華為的“狼群”。這就是華為集團獨到的企業文化。
現在企業招聘時,對應聘人員大多都少不了一句問話“你為什么應聘本公司?”回答會有好幾條理由,但是其中都會包含一層意思,就是看中了你們企業的文化。可見得,企業文化已經成為當代擇業的一個重要條件。當然它也是企業選人的重要條件,就像本公司總裁柳夕良曾經有過的論述——
“如果你愿意留在安徽輕貿工作,則意味著你接受以下現實:1、公司分配是有限度的;2、除了金錢外,生活還有許多充滿樂趣的東西;3、你的一部分利潤必須無償地奉獻給國家和企業,員工肯定是應該為企業無私奉獻的;4、你是在公司領導、部門總經理管理之下工作的;5、綜合部門是需要的,并且必須給他們適當的待遇;6、企業是有約束的,比如打卡、審批;7、工資和獎金是要交稅的;8、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考慮集體利益和同事感受的;9、企業只有通過長期積累才能生存的;10、領導或者同事中可能有你不喜歡但又必須相處的人。
如果你愿意留下來,也意味著你認同了以下這些基本價值觀:1、喜歡集體這個氛圍,認為合作是有強大生命力的;2、團隊,對自己是有幫助的;3、相信企業是具有強大生存能力的,并認為待在企業是值得驕傲的;4、自己首先是傳承企業文化的一分子;5、能為同事做點事情,自己感到很幸福;6、很多不可預見的幾乎要傷害到自己的風險和災難,都被企業無形中化解了;7、企業肯定能提供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平臺的。”
相反,不能認同企業文化的,就會“不適應退出”,企業也會建立起自身的退出機制,以維護和完善自身的企業文化。
2007年1月21日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