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運行規律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無常,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遷變的。
過去了的東西,誰能讓他再重回過去完全一樣的嗎?如果每一刻都完全一樣,那堅固的柱子就不會慢慢的變腐朽最后毀壞化為微塵了。因為它總是和新的狀態是一樣,正因為它每一刻都有細微的變化,所以慢慢地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腐朽,包括我們人體,每分每秒的細胞都在剎那遷變死死生生,此時的你都不能和昨時的你完全相同,否則不會從小到老啦。既然這樣,因為過去了的已然不在,所依靠的東西不在了,到里找痕跡,就象去找空的東西痕跡一樣的。認為有痕是一種延續的錯覺,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緣生緣滅。就好象呈現在面前的桌子肯定是有的,我摸得著,但是它是由樹木和人制造出來的。再說細一點,它是由一顆種子在土壤里經過陽光和雨水長成大樹,再加工成了桌子,那種子、土壤、陽光、人力這些都是最后成為這個桌子的各種因緣,沒有一個本來就自然存在的桌子。所以當因緣剎那變遷不在了,它也就消失了,一切都是眾緣合和的,所以沒有自性,從這里說無的含義,但不是說“無”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個空空的東西。如果是那樣簡單理解能夠成立,所有的人都不會承認的。那就否定這個世界成為虛空了。
我想,“有即是無”的一層意思是說,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種種雖然暫有,但都是各種因緣組成的,沒有它本來穩固的自性;“無即是有的”一層意思里是說,正因為沒有自性,才能夠緣生緣滅,組成了這種種變化萬千的世界?,F相為有,本性是空。
實相和現相是不能搞混雜。實相中是不生不滅的,輪涅平等無二的無有差別,不是一體的法,也不是他體的法,遠離四邊八戲;現相當中有輪回和涅槃的差別法,但這些都是眾生虛妄分別顛倒錯亂的影相而已,并沒有一個真實的輪回,也沒有一個真實的涅槃,也沒有一個真實的極樂世界,也沒有一個常一不變的屬于“我”的一個神識,這些都是佛隨順眾生的分別念為將眾生引導到究竟涅槃的實相果位而方便宣說的。如果是從理論上以分別念研究,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甚深含義的。分別心是思維想象有局限的,不能體會無分別的境界,但如果從最初入門都以真心誠意用心體證,那么就可以趣入佛陀所說的法義。最終可以親身體證到這種境界。但是這里面還有一些修法的次第關要等等。
佛教浩如煙海的經論里有揭示這些甚深義的,不是一言二語間可以說清楚的,如果真感興趣,慢慢去聞思體會。
(張曉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