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如何實現科學發展,課題重大,任務艱巨。
沿海省份,像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原先的省級國有外貿企業幾乎全部私有化,或者破產倒閉了,唯獨江蘇外貿一枝獨秀,其原來的省級外貿公司幾乎全部存活下來,且勢力強大。
面對金融危機和外貿寒冬,江蘇的這些國有外貿公司是如何破冰前行的呢?近日,江蘇省國資委召集主要國有外貿企業的老總,共同探求如何破解難題。
以下便是他們的應對之策。
江蘇海外集團:開拓非洲、印度市場,發展成套設備。
今后3年,我國將在非洲建立30個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并提供大量優惠貸款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基礎設施,這恰恰為國內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該公司已相機而動,在實地考察中看到了非洲地區的市場潛力。比如,風能—光能一體化小區建設項目就蘊藏著新能源、新科技的巨大商機,他們正為爭搶這個市場先機而努力。
成套設備出口讓江蘇海外集團有了市場競爭主動權,一季度出口增長37%,占了集團總出口的30%。這項從技術開始的業務,合作層次正不斷提升。在印度市場,通過和當地著名的GFL等公司合作,年產6000噸四氟乙烯和年產5500噸聚四氟乙烯項目順利推進,而且都是技術轉讓—設計—供應—服務的一攬子業務。公司還向孟加拉國ASM、印度DCL、MOL等公司出口了氯堿項目整流系統,打破了國際電氣巨頭ABB在南亞地區的壟斷地位。
江蘇舜天國際集團:開拓內貿市場。
最近,公司正嘗試在整合供應鏈中尋找商機,與日本一家上市公司合資建設常州金壇夢島物流基地,今年出口將達5000萬美元,利潤超千萬元。
與此同時,努力在擴大內需中有所作為,成功獲得泰州大橋、崇啟大橋、長江四橋、過江隧道等工程的鋼材供應資格。
江蘇開元集團:開拓非洲、南美市場,強化風險管理。
一季度,公司在歐盟、亞洲等傳統市場有所下降情況下,重點開拓拉美、非洲、中東以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結果對南美洲出口增長18.57%、對非洲出口增長30.46%。
開元集團在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同時,對主要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再造。規定由公司統一管理銀行開證額度,由公司統一與倉庫簽訂倉儲保管協議,確保貨物存放指定倉庫,確保收到全額貨款后方能提貨。同時明確,單筆業務或同一客戶業務合同金額超過公司凈資產10%的,單筆業務超過500萬美元的,必須向集團報備,集團進行加強跟蹤、檢查和督辦。
江蘇弘業國際集團:開拓高附加值產品。
一季度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同比卻分別增長39.43%和67.11%,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好業績。這得益于高附加值產品比重的持續增加。以船舶為例,前三月出口占了出口額的59.52%。當然,現在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持續增加是相當長時間積累形成的。
江蘇絲綢集團:開拓高新產品。
正以蘇豪蠶種、蠶業科技、生物材料等項目公司為平臺,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使產品盡早走向市場。以多肽制藥項目擴能為契機,推進自主創新步伐。集團下屬蘇豪逸明制藥已穩居國內多肽原料藥生產龍頭企業地位,正在向多肽成品藥發展。品牌建設也是重點,在加強蘇豪品牌管理的同時,公司成為法國兩家知名品牌的國內推廣合作伙伴。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該公司傳統外貿形態的嬗變已經展開。
從以上的介紹中,可以歸納出幾個簡單結論:
第一、應該重視新興市場開發。
第二、應該重視高新產品開發。
第三、應該重視利用自身優勢,開拓好國內業務。
第四、應該重視外貿企業自身的轉型,尋求全新的生存方式。
(轉自公司“總裁有話·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