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艱難曲折的復蘇中,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培育新產業的亮點。后危機時代,服務貿易能否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服務貿易大會上,中外經濟界人士對此普遍持肯定態度,但同時指出各國需共同打造自由、便利、公平有序的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環境,警惕在服務貿易領域出現保護主義傾向。
柳夕良總裁應邀出席了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此次盛會。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出席大會并作主旨發言。他表示,發展服務貿易是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經濟復蘇的新動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服務業的國際化和跨國轉移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重要特征。目前服務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已接近1/5,服務業跨國投資已接近全球跨國投資的2/3,世界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球GDP的近70%。
柳總指出,危機之后的服務業生產率必將進一步提高,作為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積極參與服務軟件及服務的跨境外包,不斷提升安徽輕工在生產網絡和價值鏈中的位置。
韓國知識經濟部部長崔炅煥、北京市市長郭金龍、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亞歷杭德羅.哈拉、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維諾德.托馬斯等中外嘉賓出席本屆大會開幕式并演講。國務院有關部門、全國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國內服務貿易各領域企業代表,以及來自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15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據了解,從1982年的25億美元到2008年的1464億美元,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17%,是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占全球比重也由0.5%提高到4.2%。但目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僅占GDP的40%,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服務業投資仍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在高科技等新興領域差距較大。
(圖為柳總裁在中國服務貿易大會開幕式上與安徽省商務廳朱副廳長、公平貿易局汪局長合影)